图像融合是将两个或多个具有互补信息和冗余特性的图像进行多层次、多级别、多方向的综合处理,减小图像的冗余性和模糊性,使得融合后的图像信息更丰富、更精准、更可靠,为后续的图像检测、图像识别、图像分类、图像理解等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技术基础。
机器识别图像主要依赖图像的各种底层视觉特性信息,提取出图像的形状、颜色直方图、纹理、轮廓等底层视觉特征,分析不同的底层视觉特征之间的联系,实现图像的分类,进而达到图像识别的目的。其缺点是:纯粹的依赖图像底层特征的做法,缺乏对图像内容潜在的语义分析,难以捕捉到图像的直接视觉效果以外的人文或情感信息。图像的底层视觉特性和图像的高级语义之间存在语义鸿沟,导致图像的检索不理想。在图像检索,图像识别和分类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图像语义标注,这使得研究图像的语义标注算法成为图像理解领域的热点,也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研究课题。
图像融合解释:将两个或多个具有互补信息和冗余特性的图像进行多层次、多级别、多方向的综合性处理,减小图像的冗余性和模糊性,使得融合后的图像信息更丰富、更为精准可靠、具有更佳的互补性、更有利于理解,更加适合人类接受和计算机理解,为后续图像的检测和识别、图像分类和图像理解等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阈值分割算法,边缘检测分割算法,区域分割算法,以及近年流行的图论分割算法,聚类分割算法
基于边缘分割算法有:Prewitt算法、Roberts算法、Laplacian算法以及Sobel算法等。想要取得理想分割效果经常需要合理运用各种边缘检测算法。
基于区域的分割算法,利用灰度级的不连续性来查找区域的边界。常用的操作是区域生长,以及区域的分离与合并。
基于图论的分割算法,将图像映射成带有权重的无向图,然后对图进行划分处理,得到若干个不同的子图。归一化割的图划分方法,简称“N-cut”。最小割算法(Min-cut)是一种典型的N-cut算法。Min-cut利用图像的局部信息计算图结点之间的距离。
基于聚类的分割算法;缺点:图像的空间信息没有得到处理。例如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FCM)对噪声比较敏感。FCM算法的改进算法如下:针对FCM算法的空间信息的改进:
针对FCM_S是像素级的改进
针对FCM聚类算法和邻域加权的FCM聚类算法中的参数问题的改进:
基于非局部空间信息的改进:
新的图像分割理论:
图像融合的主要流程是先进行图像的配准和特征提取,再进行决策,最后进行图像融合。依据所处上述处理流程中的不同阶段,图像融合可分为像素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三个层次。